前段時間和女兒參加班級研學活動,走進西安事變紀念館·張學良公館,重溫那段風云激蕩的歷史,深感震撼與啟迪。這座青磚灰瓦的小樓不僅是歷史的見證,更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,讓我對責任、信仰與使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。
步入公館,三棟中西合璧的小樓靜靜矗立,東樓陳列的書信、報刊、地圖等文物,無聲訴說著張學良將軍的果敢與擔當。1936年,民族危亡之際,張學良與楊虎城將軍以“兵諫”逼蔣抗日,為全民族抗戰拉開序幕。周恩來等中共代表在此與蔣介石談判,最終以和平方式化解危機,成為“時局轉換的樞紐”。展廳內銹跡斑斑的槍支、泛黃的文件,以及張學良曾使用的別克轎車,無不讓人感慨:英雄的抉擇,往往以犧牲個人命運為代價,卻為民族存續開辟了新路。
作為黨員,這次參觀更讓我聯想到公司黨建品牌“價值黨建”理念。歷史告訴我們,團結與大局觀是破局的關鍵。正如西安事變中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推動合作,我們在招標工作中也需秉持廉潔、規范、服務的初心,以黨建凝聚團隊力量。例如,公司推行的“黨建+業務”模式,通過黨員責任區、項目化考核,將紅色基因融入專業服務,這與革命先輩堅守崗位的堅韌一脈相承。
參觀中,女兒指著展板問:“媽媽,為什么他們不怕危險?”我答:“因為心中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。”這讓我深刻反思:黨員的身份不僅是榮譽,更是沉甸甸的責任。工作中,我們應嚴守紀律底線,正如張學良公館內周恩來談判時的智慧與原則——既要有靈活的策略,更需堅守底線。
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。無論是革命年代還是今日,信仰的力量始終是推動事業前進的核心。西安事變中,兩萬青年通過八辦奔赴延安,投身救國;如今,我們亦需以“輸送人才、凝聚力量”的使命感,助力青年成長,正如公司通過數字化招標平臺培養專業團隊,為行業注入活力。
與女兒共讀展板時,她用稚嫩的聲音念出“愛國”二字,讓我眼眶濕潤。紅色教育不僅是歷史的重溫,更是價值觀的傳遞。作為母親,我愿以身作則,將“團結、奉獻、擔當”的精神融入家風;作為黨員,我將以張學良、楊虎城將軍的勇氣為鏡,在工作中踐行“恪守規范、深耕服務”的品牌理念,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。
走出公館,風正輕拂,歷史的硝煙已散,但精神的長河奔涌不息。作為新時代的黨員,我們既是紅色基因的傳承者,也是改革創新的踐行者。未來,我愿以“黨建紅”引領“業務精”,在招標崗位上書寫對黨忠誠、對事業熱忱的新篇章,讓西安事變的愛國之火,照亮我前行的每一步。


網站首頁
集團概況
新聞中心

企業板塊









物資服務
陜煤物資商城
西煤云倉
供應商協同管理平臺
招采平臺
主數據
內部大市場
商務智能
辦公系統
OA系統
郵箱
黨費繳納
VPN
企廉網
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