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江的水汽還未散盡,安康的十月便浸在了桂香里。這座藏在秦巴山間的小城,總在秋深時被金粟般的桂花點染,甜而不膩的香氣從街巷的轉角漫上來,像極了當地人溫厚的性子。
清晨的濱江公園最是熱鬧。老人們提著收音機在桂樹下打太極,細碎的花瓣落在肩頭也不自知。樹是幾十年前栽下的,枝干粗壯如龍,花開時竟能遮住半條步道。采花人踩著竹梯,將簇簇桂花收進粗布口袋,說要趕在露水未干時送到糕餅鋪。安康的桂花糕不同于別處,要摻進本地的核桃碎,蒸出來帶著山野的豪氣。
拐進西關老街,桂香陡然濃烈。青石板縫里積著昨夜落花,被晨光曬出蜜糖似的亮色。賣蒸面的小販支起木桌,案板旁總擺著幾枝新折的桂花,食客拌面時隨手撒兩粒,便有了“金粟拌銀絲”的講究。最妙是雨后,水汽裹著花香往人衣領里鉆,連晾在竹竿上的藍印花布都染了甜味。
外婆的桂花醬是童年最盼的滋味。她總選將開未開的花苞,與土蜂蜜一層層碼進陶罐,腌到冬至便成了抹湯圓的寶貝。如今她走了,那罐子仍擺在老宅灶臺上,每次掀開蓋,都像翻開一本泛黃的舊歷——原來有些香氣,早與血脈長在了一起。
安康的桂花樹不僅是風景,更是歷史的見證者。老城區的幾棵古桂,據說已有百年樹齡,樹干粗壯需兩人合抱。樹下常有三五老人圍坐,搖著蒲扇講述陳年舊事。孩子們在樹下嬉戲,花瓣落滿發梢,笑聲與花香一同飄遠。
桂花樹下也是文人墨客的靈感源泉。本地詩人王老先生曾寫道:“金粟滿枝頭,香飄漢江秋。歲月如歌逝,花香永留。”這首詩被刻在公園的石碑上,成為安康人心中對秋日最深的眷戀。
這香氣里藏著安康的魂。它不似牡丹的張揚,倒像漢江的流水,默默滋養著兩岸的煙火。游子歸鄉時,總要先深吸一口桂香,仿佛這樣就能把漂泊的歲月重新接續。若你問什么是安康的秋,答案或許就在那棵百年桂樹下,在蒸籠掀開的熱霧里,在某個突然落淚的瞬間。
安康的十月,是桂花的季節。它不僅僅是一種花香,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,一種文化的傳承。每當秋風起,桂香飄滿城,安康人便知道,這是家鄉最溫暖的擁抱。


網站首頁
集團概況
新聞中心

企業板塊









物資服務
陜煤物資商城
西煤云倉
供應商協同管理平臺
招采平臺
主數據
內部大市場
商務智能
辦公系統
OA系統
郵箱
黨費繳納
VPN
企廉網
官方微信